關稅不是最大的傷害/日本半導體業衰落的教訓
關稅不是最大的傷害/日本半導體業衰落的教訓 從日本半導體業的衰敗經驗來看,對米關稅其實不是最大的傷害,失誤的協議才是致命所在。 1980年代初期,日本半導體業所向無敵,把米國半導體業打趴在地。節節敗退的米國於是促使日本在1986年簽訂“日米半導體協議Japan-US Semiconductor Agreement”。 日米半導體協議的內容以防止日本對米國傾銷半導體為主。大致內容為, 1.日本至少要開放20%的國內半導體市場給外國廠商。 2.日本銷米的半導體(DRAM)價格要由米日兩國協商決定,以防止出現傾銷行為。 日米半導體協議成立之後,日本的半導體業並沒有因此馬上崩盤,但獲利率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半導體業的獲利率下降之後,廠商投入研發的意願跟著降低,而且協商式的價格也讓日本廠商不願意擴大生產規模。 日本半導體的世界市場佔有率,真的就從日米半導體協議成立的那天開始一路下滑,下降到現在甚至不及5%的慘況。 從日本半導體業的盛衰經驗來看,台灣其實不用太去在意川普訂出多少關稅。台灣人需要祈禱的是,吳釗燮和林佳龍千萬不要去和米國談出一部台灣版的日米半導體協議來,否則就真的是萬劫不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