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船長

每回聽到滯台中國難民們在批評台灣是如何如何的「鎖國」時,就不免想起以前認識的一位台灣鮪釣船長。

鮪釣船長居住在近海的某個小島,以東港溪口的漁港為基地,作業範圍遍及台灣海峽、關島,甚至遠及印度洋的模里西斯海域。

我曾經問過這位船長,你的漁船不過小小的二十來噸,怎麼會想到要去模里西斯?船長說:有次在東港卸貨時,看到隔壁漁船著實捕到不少好魚。他好奇的向隔壁船長打探,這批魚貨來自何處?隔壁船長說:這是印度洋的魚獲,印度洋有一些不錯的漁場,模里西斯又是一個不錯的補給站,很方便漁船作業。鮪釣船長聽了頗為心動,倒聽完漁場的的經緯度和模里西斯大致的情況後,不久就將船往印度洋開過去了!

船長的學歷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他聽得懂短波收音機裡的日語氣象報導。問他為甚麼一定要聽日語的氣象廣播?船長回答:因為日本的氣象欲報比較準。海上的氣候一日多變,動輒威脅全船的安全,所以掌握精確天候變化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船長的日語應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船長還說,必要的時候,他甚至可以透過無線電和日本的大型拖網漁船聊天,順便探聽魚訊!

船長也雇用過中國漁工。問他對中國漁工的印象如何?船長說:很會吃,食量很大!一袋十人份的冷凍水餃,隨便兩三個漁工就可以解決掉。一鍋本來可以吃一個禮拜的滷肉,可能只夠讓他吃兩天。遠洋漁船上的生活嚴酷,出海一趟,瘦個幾公斤回來是常有的事。但中國漁工異於常人,在嚴苛的環境中,他們還是可以胖上好幾公斤。從福建岸上出發前削瘦苗條,捕完魚回家後,身材變的福態溫潤。

可是,這種胖碩的身材,通常無法長久維持。離開漁船回到中國生活後不久,他們通常又會消瘦下去。普遍的說法是,中國家中的伙食沒有漁船上的好吃,食不下嚥、胃口變差,身體自然就又瘦下去了!

雖然同樣都是討海為生,船長卻認為中國漁夫和台灣漁夫大不相同。船長認為中國漁夫的專業和台灣的漁夫很不一樣。一樣大的船、同等的設備,台灣漁夫的作業範圍可以遠及世界各地,但中國漁民卻只專注在近海抓魚。更有甚者,中國漁民在收穫不佳時,不去檢討自己的專業能力,反倒是卯起來往海裡丟炸藥,這種補漁的態度實在很難令船長認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關於「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各自表述

從攀登新高山到虎虎虎

與那國島人來自台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