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黑死病

這是在帕米爾高原布崙口附近所拍攝的照片。
因為青海在2009年七月發生了黑死病,所以又想起2002年拍的這張照片。
當年車子行經布崙口一帶時,發現遠方的亂石堆中有一些不明生物在活動。這些生物有時奔跑,有時跳躍,時而靜靜的站在石頭上凝視遠方。
我們向司機先生請教,那些動物是狐狸或野狼的同類嗎?
司機先生回答,那些動物的名稱叫做「旱獺」,在這一帶時常可以看到。
我們一車四名乘客,雖然或多或少都會講普通話,但仍沒有人知道所謂的「旱獺」到底是甚麼樣的生物。
經過一番不得要領的討論,最後還是從行李中翻出一本小型的中國版漢英字典,查閱後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旱獺」就是marmot,也就是台灣話的土撥鼠。
開著Toyota LandCruiser的司機繼續說,「旱獺」身上有傳染病,不是很乾淨,所以當地人很少吃牠們。即便是真正餓到非對旱獺下手不可時,也是先在遠距外想辦法殺死牠們,待旱獺身上的鼠蚤自行退去後,再將死旱獺料理來吃。
與鼠蚤有關的傳染病?司機先生說的,應該就是那個曾經殺死歐洲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吧!
根據書上記載,鼠蚤只棲息在有體溫的動物身上,一旦動物死亡體溫下降,鼠蚤就會離開死屍去尋找下一名宿主。由此觀之,帕米爾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確是蠻有生活智慧,知道如何躲避黑死病。
以前,居住在東西伯利亞的滿州原住民,一旦發現住居附近出現整窩病奄奄的土撥鼠,他們就會驚覺事態嚴重,連夜撤離該地,避免誘發鼠疫的流行。
可是後來從中國移民過去的漢人就沒有這種智慧。「白目」的漢人一發現到整窩病奄奄的土撥鼠,通常都只會認為那是上天賜給他們打牙祭的美食。漢人通常會欣然的將整窩土撥鼠烹煮來吃,其結果之悲慘淒涼自是不在話下。
這次在圖博高原上爆發的黑死病(鼠疫),據說也是源自於高原上的「旱獺」。只不過,此番闖禍的並非「白目」的漢人,而是不懂事的小狗們。
據當地官方的說法是,小狗吃了野生的土撥鼠而感染鼠疫和鼠蚤。狗主人在照顧病狗和處理狗屍體時,又從狗身上感染到鼠疫,然後進一步在當地造成流行。
這次的疫區是在青海湖南岸的「海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湖因為中國當局的過度開發,近年來湖水面積已大幅減少,當地的生態環境當然也因此出現變化。
較令人擔心的是,未知這次的黑死病蔓延,是單純的偶發事件,抑或是大自然反撲的啟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