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
1977年的某一天,就在前往萬年商業大樓的路上,不經意的在昆明街今日百貨的電影院櫥窗看到了這麼一幅海報。當時只知道那是一部科幻片,沒留下什麼特殊印象。
之後不久,在兄長的訂閱的「幼獅少年」月刊中,讀到了一篇題目為「星際大戰是如何打起來?」的文章。文章說道,這部電影裡面的各種飛機、太空船、戰艦模型都經過專人設計,導演在拍攝電影前,也會先參考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空戰戰術,電影演員們還接受了劍道教練的指導,為的就是讓劇中的光劍對戰場面看起更加真實。讀過幼獅少年的文章之後,開始覺得這是一部了不起的電影,有機會的話應該進電影院看看。
又過了一段時間,電影終於開始上映了,可是我沒有辦法進到戲院觀賞,原因很簡單,就是口袋沒錢而已。
經濟拮据並沒有辦法阻擋對電影的好奇心,口袋中的錢幣也許不夠到西門町看首輪電影,但至少還買得起一本沒有版權的翻譯電影小說。當時台灣出版業沒有版權概念,只要是賣座的電影,坊間不久就會跟著出現電影小說的譯本,星際大戰自然也不例外。當年買到的電影小說一點都不厚,售價大概十塊錢,總共花不到一個下午就看完了。
星際大戰上檔之後又過了一個學期,才有機會觀賞真正的電影。當時士林地區有光華、立峰、陽明、士林等戲院,前面三家主要放映國片,士林戲院則專門放映二輪以後的西洋片。經濟拮据的我,買不起西門町首輪電影院的票,所以只能捱到士林戲院開始上映星際大戰之後,才有機會進入戲院觀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