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亡於馬尼拉的海軍特別志願兵----岩里武則





1943年七月,日本政府開始對台灣人招收海軍特別志願兵。初期總共有31萬人報名,錄取的名額為一千人,錄取率只有0.3%。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兄長----李登欽,日本名為岩里武則,亦是這一千名志願兵中的一人。
岩里武則在左營的海兵團受訓時,李登輝先生正好也在高雄的防砲部隊受訓,兩人在那時候都還有不少見面的機會。
岩里武則在24歲的時候加入海軍志願兵,當時他已婚、育有一女一男,而且還是一名警察。
訓練結束後,岩里武則隨部隊離開台灣,前往列為軍事機密的地方。之後李登輝先生收到一張「駐紮在有著美麗夕陽和海洋的地方」的明信片,然後就再也沒有兄長的消息。接著就是日本戰敗投降,而兄長也不再回返台灣。
李登輝先生的父親李金龍先生,即使過了許多年還是無法接受大兒子已經陣亡的事實,總是覺得他應該還是活在南洋的某個地方。
岩里武則的姓名可以在東京的靖國神社裡被找到。靖國神社紀錄著「岩里武則,海軍上等機關(輪機)兵,昭和201945)年二月十五日陣亡於馬尼拉、、」。
岩里武則的最後所屬單位為「第31特別根據地隊」。這是一支海軍陸戰隊,主要的任務為海港、海岸,以及海軍相關岸上設施的防務。
岩里武則是海軍的輪機兵,本來應該是上船服役才對,可是因為戰爭末期的日本,大部分的軍艦不是被擊沈,就是因為沒有燃料無法出港,所以眾多的水兵只好轉任陸上的防務工作。
駐紮在馬尼拉的第31根據地隊裡面,就有為數眾多的水兵是雷依特(Leyte)海戰的倖存者,他們都是在船艦被擊沈之後,被改分發至陸戰隊的水兵。
原本停泊在馬尼拉灣內的軍艦,不是被擊沈於Leyte灣,就是1944年十一月已撤退至婆羅洲,馬尼拉攻防戰的前夕,港內幾乎已經看不到軍艦。
當時日軍在菲律賓的總指揮官山下奉文本來有意將軍隊撤出馬尼拉,讓馬尼拉成為開放城市(open city),一方面將決戰地北移至叢林,另一方面是不會拖累無辜的市民。但31根據地隊的指揮官海軍少將岩淵三次和日本的其將官們卻有不同的想法,山下奉文的開放城市計畫最後未能執行。
岩淵的決定讓馬尼拉市民捲入戰爭,造成重大傷亡,而他自己也在1945年二月26日兵敗自盡。
在馬尼拉的攻防戰中,以31特別根據地隊為主的日本軍力約有12000人,最後倖存轉進的人數剩下兩千人。
最慘的當然是馬尼拉市民。被捲入兩軍交火的陣地中,死傷人數高達十萬多人。
根據日本軍的紀錄,岩里武則陣亡於1945215日。194524日,米軍的 5th Cavalry Regiment第五騎兵團開始進攻市區外圍的逵松橋Quezon Bridge216日米軍攻下市區內的黎剎野球場Rizal Baseball Stadium。李登輝兄長過世的時間,正好就是馬尼拉城巷戰最劇烈的時刻。
兄長不似李登輝本人那般高大,李登輝的興趣是讀書做學問,兄長的興趣則是音樂藝術,喜歡唱歌、彈鋼琴、拉小提琴。和喜歡讀書的李登輝相較,會彈琴、唱歌的岩里武則顯得更平易近人,也更受長輩喜愛。
圖一是岩里武則錄取志願兵後,台灣日日新報對他的報導。
圖二是李登輝(岩里政男,後排右邊)和兄長(後排左側),以及家人。前排右側開始是,父親李金龍(岩里龍男),祖父李財生,祖母江錦,以及兄嫂奈津惠。
圖三是米軍進入馬尼拉的Rizal Baseball Stadium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關於「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各自表述

從攀登新高山到虎虎虎

與那國島人來自台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