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的台灣與親日的朝鮮
台灣和朝鮮都曾經是日本的一部分。
台灣於1895年割讓日本,朝鮮於1911年併入日本。
台灣被併入日本的時候,除開台北和台南這兩個都市,日本軍隊在其它地方幾乎都遭到台灣人的襲擊。當時台人有強烈的大漢沙文主義,看不起「夷狄」的日本人,所以無視日本已經自原本的統治者---清國---那裡取得台灣的合法統治權,猶然非理性的攻擊日本軍隊。至於居住在山區的原住民族則原本不喜被干預,不管是清國人或是日本人,他們都不歡迎。
在1895年台灣的紛爭中,日本軍的死傷者是5320人,清兵和台灣的鄉勇則陣亡14000人。
後藤新平1914年五月在東京演講「日本殖民政策之一斑」表示,1896至1902年間,2999名土匪被判死刑,捕獲及逃亡過程造成5673名土匪死亡,征伐作戰擊斃3279人,土匪死亡人數合計11951人。台灣和日本政府的抗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韓國於1911年被日本合併,和台灣比較不一樣的是,當時的韓國固然有安重根那種反併吞的民族主義者,但同時還有另一批勢力更為龐大的日韓合併支持者。
支持日韓合併的最大勢力是政治結社「一進會」。一進會成立於1904年,成立的宗旨就是為了推動日韓合併。
一進會員們認為韓國朝廷腐敗無能,政治人物除了爭權奪利之外,根本無能推動韓國進步。
一進會員認為,要讓韓國現代化的方法就是和明治維新成功的日本合併,由進步的日本來帶動韓國現代化。
一進會的核心成員有四千人,會眾號稱有百萬之多。日俄戰爭的時候,一進會動員十五萬會眾義務幫忙日本鋪設京義線鐵路,支援日本軍的物資輸送。另十一萬會眾則是前往朝鮮和滿洲邊境,義務搬送日本的軍事物資。
李容九是當時的一進會領導人。
日俄戰爭結束後五年,一進會追求的日韓合併終於實現。
日韓合併之後,佔人口百分之四十的白丁、奴婢,以及賤民階級立刻獲得身份解放,至於後來的各種基礎建設對韓國人的幫助更是不在話下!
一進會主張的日韓合併,的確是對於韓國的現代化有很大的幫助!
附圖是一進會領導人李榮九以及發行日韓合併號外的日本新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