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數字觀
有多少中國人死於日中戰爭?這是一個連中國人自己都無法搞清楚的問題。
1945年戰爭結束,根據彼時軍政部長何應欽先生的發言是「軍人三百二十萬,平民人數不明」。不久之後,何應欽又出面修正死亡人數為「軍人加平民總計570萬人」。
1950年共產黨取得政權後,重新發表的死亡數字為兩千一百六十八萬人。至於為何由原先的五百七十萬暴增為兩千一百六十八萬,則沒有說明。
1950年共產黨取得政權後,重新發表的死亡數字為兩千一百六十八萬人。至於為何由原先的五百七十萬暴增為兩千一百六十八萬,則沒有說明。
戰爭早就於1945年結束,就算當初有統計誤差,死亡人數無論如何也不應有如此巨大的變動才對。
1995年五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莫斯科又重提了一次日中戰爭的死亡人數,這次又從原先的兩千六百萬增加到三千五百萬。和原先幾次的「修正」一般,江澤民和中國當局依舊沒有出面解釋這個「三千五百萬」的數字從何而來?
從最早的三百二十萬、五百七十萬、兩千一百六十八萬到一九九零年代的三千五百萬。戰事早就結束,但中國的陣亡人數卻仍然可以幾何級數的增加十倍以上,想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實非頭腦正常者可以理解是也!
從最早的三百二十萬、五百七十萬、兩千一百六十八萬到一九九零年代的三千五百萬。戰事早就結束,但中國的陣亡人數卻仍然可以幾何級數的增加十倍以上,想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實非頭腦正常者可以理解是也!
從中國的立場來看,日本當然要為日中戰爭的死亡者負最大責任。關於戰爭責任,日本可以辯解的餘地不多,但對於戰事結束而死亡人數卻反倒增加十倍的統計結果,日本人卻是相當不以為然。
2005年夏天,日本學者田久保忠衛與作家櫻井良子在北京向中國學者步平請教,所謂「3500萬犧牲者」的數字是如何統計出來的?步平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算是中央直屬機關的研究工作者。
針對櫻井提出的問題,步平先故左右言它(中國人的特技?),之後禁不起櫻井等人抓住問題核心的重複追問後,步平方始回答:「關於中日戰爭犧人數的議題,絕對和中國人民的感情有密切關連,並非只是單純歷史事實而已、、、以南京大屠殺為例,中國當然提得出三十萬人遭殺害的事實根據。但這個數字不應只是犧牲人數的加成總和,更應包括被害者們的心理感受才可以、、」
聽過步平氏的解答後,長久埋藏在這兩位日本人心中的疑團終於獲得抒解。原來所謂犧牲者總數並不單純是死亡人數的總和,而是中國人心理狀態的總體表現。原來數字呈現的是中國人的心理狀態,而不是科學統計的結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