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子民的祁念之塔
沖繩島南端的和平祁念公園內,有一座為了紀念在沖繩戰役中陣亡的台灣人而矗立的台灣之塔(圖一)。台灣之塔的主體為臺灣島的雕像,材料為來自花蓮的墨玉,正面鐫有文字的碑面則是以大理石為材質。台灣之塔得以成立,與當地台僑許光輝博士的奔走,以及日本台灣和平交流基金會的努力有密切關聯。
關心台灣歷史,疼惜台灣兵坎坷遭遇的人,可能都會想要前往台灣之塔向前輩們致敬。但相當可惜的是,即使人到了沖繩的和平祁念公園內,可能還是無法找到台灣之塔。其中的原因包括,佔地五十公頃的公園很大,還有就是「台灣之塔」根本沒有被畫入公園的導覽圖中(圖二)。
為什麼導覽圖中沒有台灣之塔,理由其實很單純,因為其它的紀念塔都是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經蓋好,而台灣之塔則是2016年才完工。由於和其他紀念設施的成立時間實在相差太久,所以就來不及被畫入導覽圖中。
有心參訪台灣之塔的朋友可以參照圖三的紅點標示。台灣之塔大概位於31號的宮城之塔(圖四)以及33號的空華之塔間。循著導覽圖找到宮城之塔,應該就可以順勢發現台灣之塔了。
朝鮮半島以及日本其它縣市,也有多人在沖繩戰役中犧牲,而他們的政府和同鄉會都早在四五十年前就著手紀念碑的興建。以韓國為例,韓國的紀念碑在朴正熙大統領主政的1970年代就修建完成,其紀念碑不但有被畫入導覽圖,而且還是佔據在相當顯著的位置。而台灣之塔不但來不及被列入導覽,若非空華之塔(圖五)的管理者慷慨承借土地,台灣之塔的興築到目前可能都還沒有著落。
台灣之塔的遭遇可說是典型的亡國悲劇。台灣兵隨著日本的敗戰而被母國割棄,然後又被竊據的中華民國政權以敵人看待,導致台灣兵過世之後都繼續流離失所。
相較於台灣,韓國和朝鮮雖然也在日本的敗戰中喪失國籍,但至少他們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國家,所以亡靈不但沒被敵視,還可以得到國家等級的關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