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蕉農到中國醫師-----鍾慶文的戰爭經驗

第一張圖是1882至1886年,馬偕醫院夏天的病患數與瘧疾患者所佔的比例。當時的台灣盛行瘧疾,1885年夏天,甚至有高達42%的患者是因為罹患瘧疾而求診。

第二張圖是1906年至1942年台灣年度別的萬人瘧疾死亡率。趨勢呈現逐年遞減的狀態,1941年甚至已經減少到1906年的六分之一。

大日本帝國對於台灣地區的瘧疾防治投下甚多心力,卓著的防疫成效,相當大部份的原因是來自於台灣總督府所培訓的瘧疾防護員。台灣瘧疾防護員的訓練紮實,所以不僅對台灣的瘧疾防治做出重大貢獻,瘧疾防護員到了海外疫區,例如本文的主角鍾慶雲先生,甚至被當成全面守護居民健康的醫師看待!

鍾慶雲先生,1920年出生於屏東新埤。新埤被檳榔與香蕉田圍繞,居民多數務農。鍾慶雲佳冬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先回家從事農務,20歲轉至屏東糖廠任操作員,並與鄰村賴招弟女士結婚,隔年長子出生。

長子四個月大的時候,鍾先生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考「南方派遣瘧疾防護員」的廣告。廣告中提到,受完訓練的瘧疾防護員,派赴海外之後,每個月可以獲得150圓的薪金。

當時小學教員的月薪也不過二、三十圓之譜,這一百五十圓的月薪對當時的台灣人而言,的確有著相當的吸引力。

鍾慶雲回家告訴妻子,自己有意參加瘧疾防護員招考的想法。妻子聽完後,不但相當支持他的想法,而且還鼓勵他:「這不同於當兵打仗,應該不至於有生命危險,家裡的事情有她照顧,請他放心。」

通過防護員的初級甄試後,鍾慶雲先在屏東與其它十七名成員接受半年的初級講習,然後再北上至台北帝國大學的「熱帶醫學研究所」受訓半年。

該梯次的學員來自台灣各地,總共有七十人。「熱帶醫學研究所」的講員,不是台北帝大的教授,就是熱帶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講習的內容除了一般的醫學概論和衛生知識外,還包括蚊子的辨識與分類。

當時的台灣總共有十六種蚊子,防護員需要具備第一眼就辨識出瘧蚊的功力。

學習辨識虐蚊之後,接著還要學習如何採血做成抹片,並透過顯微鏡判讀。最後則是認識各種瘧疾藥物與投與劑量。

1943年九月,受訓完畢的鍾慶雲由高雄搭上一千五百噸的貴州丸出發前往海南島。沒想到船一出高雄港,就在東港海域被魚雷擊中。幸好該枚魚類並沒有引爆,所以貴州丸只有些微損害,還有辦法折回高雄港求援。

修復的貴州丸重新出發,途經香港之後進到海南島的榆林港。原本三天兩夜的行程,因為要躲避潛艇攻擊,所以採用曲線航行,硬是經過了十四天才到達。

來到海南島的鍾慶雲被配置在海軍醫療站的瘧疾衛生室。一般的士兵若感覺自己出現發燒等類似瘧疾的症狀,就會被要求至瘧疾衛生室接受血液抹片檢查,一但確定感染,瘧疾防護員會當場給予治療藥物,避免士兵繼續散播瘧疾。

Quinine、Mepacrine、Plasmochin,是當時常用的抗虐藥品。

除了治療帶原者外,瘧疾防治的另一項重點就是病媒蚊的控制。瘧疾防護員除了待在衛生室幫忙抽血做鏡檢外,另一項工作是不定時出外捕蚊,做病媒蚊的統計。

海南島的衛生環境並不好,病媒蚊的數目很難控制。

鐘慶雲在瘧疾衛生室工作的期間並沒有很久。戰爭越到末期,轉往前線的醫官和醫務人員越來越多。或許是為了填補人員的空缺,鍾慶雲不久之後就被改派至三亞的海軍醫院工作。

海南島雖然不是前線,但因為三亞是後勤補給的中繼站,所以不時有B29的飛機從成都過來轟炸,有時則是米國的戰鬥機從頭頂低空掃射。



鍾慶雲在三亞海軍醫院已經不再單純從事瘧疾防治,而是成了連開刀房都要進去的全方位醫療助手。

海南島地處熱帶,整體的衛生環境也不似日本、台灣進步。許多原本單純的皮膚傷口,一旦感染之後,常會變成深及見骨且散發惡臭的膿瘍。當地的日本醫務人員,習慣用「熱帶潰瘍」稱呼這種惡性的傷口感染。

海軍醫院的手術室,除了醫治轟炸受傷的患者之外,也有不少這種因為「熱帶潰瘍」而需要清創的病人。

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消息傳到鍾慶雲的單位後,有的日本人掩面掉淚,有的長官則是在當天夜裡自殺殉國。

終戰後,日本人陸續被遣送回國,但載台灣人回家的船卻一直沒有消息。為了打發時間並掙取生活費,鍾慶雲索性在三亞的日本第二海軍基地的醫務室當起開業醫師。

醫務室內滿滿都是日本海軍留下的藥物和醫材,不論是當地居民或是國民政府的軍人,都會到「鍾醫師」的診所求診。

鍾慶雲以其對瘧疾治療的專門知識,以及海軍醫院助手時代累積的臨床經驗,迅速在當地建立起了名聲。

1946年九月八日,一台撤離台灣人用的英國貨輪終於來到三亞。鍾慶雲正為回台灣做準備時,一位國民政府的軍官特地前來拜訪。國民政府的軍官表示,鍾醫師的醫術高明,且專精瘧疾治療,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何不從軍成為軍醫報效國家。

鍾慶雲知道當時的國民政府軍已經和八路軍在滿洲打了起來,對於經歷過一場戰爭的他而言,現在只想回家與妻兒團聚,實在不想再捲入任何戰事。

鍾慶雲於是委婉的告訴該名軍官:
非常感謝他的建議,等到他回家與妻兒見過面後,一定會認真考慮從軍。至於診所內的藥物,就全數交給國軍處理了。

鍾慶雲就這樣搭上了英國的貨輪。船隻經過香港海域時,遭遇颱風的襲擊。那些因為罹患重症熱帶潰瘍而被船長禁止進入室內的台灣人,有半數在風災中喪生。

風災結束後,隨即舉行了病逝者的海葬。三天之後,鍾慶雲終於隨著英國貨輪回到台灣的基隆港。

第三張圖是三隻寄生在紅血球中的瘧疾原蟲。



第四張是海南島的地圖,紅色箭頭指的地方是三亞,橘色箭頭則是榆林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關於「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各自表述

從攀登新高山到虎虎虎

與那國島人來自台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