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秀高-----拓荒台灣醫學的亞細亞主義者
山口秀高------拓荒台灣醫學的亞細亞主義者
山口秀高,台灣總督府醫學講習所的創校校長。但因為在任的時間太短,所以不若後來的兩位繼任者,高木友枝和堀內次雄來得有名。
山口在明治維新前夕的1865年出生於江戶(後來的東京)低階武士的家庭。1877年進入剛成立的東京大學醫學部預備門,1890年7月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
山口在學時喜好研讀歷史和哲學書籍,知道國家的興盛與否和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息息相關,所以曾有意往清國發展。但經旁人說明,落後的清國還不到需要西醫的時刻,所以又打消此意。
1890年,也許是山口從未打消擔任醫學開拓者的緣故,山口在內務省衛生局長長與專齋(提拔後藤新平、並創造漢語「衛生」一詞的人)的推薦下,接任沖繩縣病院院長一職。
1891年一月,山口就任沖繩縣病院院長後,就創辦專屬醫學雜誌。沖繩縣雖然已經在1885年成立醫生講習所,但山口秀高並不因此感到滿足。山口重新成立醫學校的預科,引入德語教育,為將來建立正式的醫學校做準備。
從山口秀高的一連串措施來看,他是一位理想性高、充滿開拓熱情的人,但很可惜的,根據與他相處過的人回憶,山口秀高不擅長和人打交道,不懂得圓滑的處理事務。
對於山口的連串新措施,沖繩病院的人似乎不能接受,到了1893年六月,山口就離開沖繩縣醫院回到東京。
回到東京後,山口進入日本生命保險會社擔任醫(療)長,同時結婚。但山口不食人間煙火的個性顯然不能獲得新婚妻子的認同,這段婚姻不到一年就結束。
不久之後,山口又再度和長與專齋見面,而且時任台灣總督府衛生顧問的後藤新平也在場。後藤新平告訴山口,台灣是日本帝國的新領土,同時亦是傳染病盛行的瘴癘之地,目前對於醫師的需要孔急,但卻無法找到願赴任的內地醫師。
如前所述,山口秀高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開拓精神、甚至打算前去清國發展的人,當他聽道後藤新平的徵詢之後,沒多久就答應前往台北赴任。
1896年12月山口秀高來到台北病院報到,職稱為相當於代理院長的「院長職務囑託」。
山口秀高的理想雖然在沖繩遭受挫折,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為醫學教育拓荒的野心。而且山口的理想並不單純只是在於醫學或教育,山口之前想前往清國發展的動機就是在於,透過醫療和醫學教育,除了幫助亞洲國家的進步之外,更進一步的想要讓日本和亞洲大陸的國家有更深的連帶,一起為提升亞洲的未來而努力。就像當年許多出錢、出力,甚至犧牲性命支援清國革命黨的日本人一般,山口秀高除了是一名醫師外,也是一位明顯的亞細亞主義者。
山口上任不久後,就向當時的總督乃木希典和民政長官曾根靜夫建議成立醫學校。但這樣的主張並沒有被採納,理由相當清楚,當時台北城內流行致命的鼠疫,城外則是土匪橫行,連山口院長本身都得天天忙著開刀治療戰鬥的傷患,在這種兵荒馬亂的環境中,怎麼有可能成立專業教育的醫學校!
雖然現實情況如此嚴峻,但理想性高的山口還是認為,台灣就是有必要成立醫學校,而且現在就要著手。就在山口的堅持下,乃木總督終於答應,即使客觀情況無法立即成立醫學校,山口還是可以先行在1897年4月十二日於台北病院內成立「醫學講習所」(土人醫師養成所)。
講習所的學制為四年,第一年上的是物理、化學、動物學、地理、歷史等基礎科目,第二年到第四年才是醫學本科的知識。
當時的台灣人對西醫的理解有限,懂日語的人則更少,山口等人四處遊說,好不容易才終於招足了二十名的學生。這些學生有許多是漢醫的後代、家人,例如第一屆學生黃瑤琨就是大稻埕著名漢醫黃玉階的弟弟。
當時日本剛剛接收台灣,不管是日本政府或是台灣民間,都急需通曉兩方語言的通譯人員,所以第一屆的二十名學生,很多人在習得初步的日本語之後,就因為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所以輟學離開。當時就讀醫學講習所不但不用學費,還可以領到金錢補貼,但即使是如此,大部分學生還是輟學離去,可見當時通譯待遇之優渥。
按照常理推斷,醫學講習所如此欠缺人氣,應該是遲早會停辦才對。但山口秀高不但沒有因此氣餒,仍然投注心力在醫學教育工作上。而留下來的五名學生也沒讓校長失望,他們優異的學業成績,使得校長忍不住想要讓更多人知道醫學講習所的成就!
山口秀高向拓殖大臣高島鞆之助和衛生顧問後藤新平展示醫學生的成績,並訴請將醫學講習所升格為更專業的醫學校。1898年六月二十日,後藤新平來台就任民政長官,在親自視察過講習所之後,終於同意在1899年三月三十一日將講習所升格為「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醫學校的首任校長當然是山口秀高,學生則包括先前講習所學生五名,以及另外招收的十名公學校結業生。在預科部分則一口氣招收了七十名的新生。
山口秀高接著又在台灣創辦「台灣醫事雜誌」,然後自己出錢幫醫學校圖書館購置各種歷史、地理、人物傳記等書籍。
山口秀高的理想當然不只是醫學校,而是要繼續發展成大學,那些他自費捐贈的非醫學書籍,就是成立大學的前置工作之一。
為了發展成大學,山口秀高不按規定使用經費。例如挪用學校的固定預算,拿去辦雜誌或是購置圖書館的新書等。
山口率性的作風當然不被總督府的官僚們認同,進入20世紀後的1902年,山口秀高就被兒玉源太郎告知不被續聘的訊息。
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大概是唯一能理解山口秀高的總督府官員,但如果總督本身都不認為山口適合這份工作,後藤也無能為力了。
山口秀高由於在任醫學校長的時間太短,所以不若後繼的高木友枝和堀內次雄那般常被提及。
但回顧醫學校的創建過程,當時若不是這位懷著亞細亞主義,且不怕與官僚衝撞的年輕院長的堅持,台灣醫學教育就無法如此迅速的萌芽、紮根!
山口秀高待在台灣的時間不過六年,但卻為台灣的醫學和高等教育打下穩固的根基。
離開台灣後,山口秀高自費留學德國,取得眼科博士學位,返日後於東京神田開業,兼任鐵道醫院醫師,於大正五年12月過世,享年五十二歲。
圖一,山口秀高博士及早期的總督府醫學校。
圖二,以振興亞洲為職志的亞細亞主義者,頭山滿、宮崎滔天,以及蔣介石。以振興亞洲為職志的亞細亞主義者,都大方無私的贊助中國革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