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終結了不平等條約?



黨國版的歷史課本喜歡強調的蔣介石偉大功績之一就是:廢除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其實,第一個取消不平等條約的中國領導人物是汪精衛,不是蔣介石;第一個放棄不平等條約和租界的國家是日本政府,而非英國或米國。

1943年1月9日,汪精衛就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發表「日華共同宣言」,內容就提及兩國建立新的平等地位,日本將位於中國的租界返還中華民國,並且終止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等權利。

日本與汪精衛政府建立新的外交關係之後,對英米形成道德壓力。英米為了展現誠意,並獲得蔣介石政府和中國輿論的支持,所以在「日華共同宣言」發佈兩天之後,馬上與蔣介石政權簽署「中英平等新約,Sino-British Treaty for the Relinquishment of Extra-Territorial Rights in China」、「中米平等新約,Sino-American Treaty for the Relinquishment of Extraterritorial Rights in China」等放棄外交特權和租界的新條約。

雖說是返還租界,但英國還是做得不夠乾脆。

例如,當時的香港島北方的新界雖然也是租界,但卻沒在英國返還的清單之中。

包括許多中國學者在內,他們其實都知道,汪精衛和日本是率先終結中國不平等條約的雙方,但因為這是政治不正確的事實,所以就刻意不再提起。

日本雖然在二次世界大戰吃敗仗,但成功幫助眾多亞洲國家從殖民狀態中解放出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圖一是在重慶與英國簽署協議的蔣介石政府代表團人員。第一排從左到右分別為:顧維鈞,薛穆,宋子文,黎吉生,以及吳國楨。

圖二是彼時的蔣介石政權駐美大使魏道明與米國國務卿Cordell Hull在米國簽訂新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關於「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各自表述

從攀登新高山到虎虎虎

與那國島人來自台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