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贖而寫作「被出賣的台灣」
George Kerr對生命抱持熱情,但卻也因緣際會飽嘗了身不由己的苦楚。
George Kerr於1911年出生於米國賓州,年輕時就相當好奇亞洲文化。在夏威夷攻讀碩士時,獲得獎學金前往日本遊學,之後並打算前往北京。
沒想到Kerr到達日本後,旋即被日本的傳統藝術吸引,所以就改變行程,在日本停留更久一些。Kerr對日本藝術的熱情,讓他完成了生平的第一本書,但可惜的是,最後因為發生戰爭,所以只能忍痛放棄出版。
1936年2月26日,Kerr目睹了一場流產政變,讓他有離開東京的想法。原本想要前往北京的他,卻又因為台灣英語教師的出缺,所以讓他改變行程來到台北。
Kerr因為替代友人的教職來到台北,並因此結識了許多台北高校的台灣人菁英和帝大裡面的日本學者。
1941年,隨著米日關係的緊繃,在高壓關係下Kerr被迫離台返米。
返米後的Kerr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同時還在米國東岸舉行日本文化的workshop,並因此培養出戰後米國最著名的日本文學者Donald Keene。
當Kerr正要進一步往學術研究發展時,不巧太平洋戰爭爆發。Kerr想為米國做更多事,所以離開哥倫比亞大學加入軍隊。Kerr的日本經驗,以及更稀有的台灣經驗,使他成為米國軍方的重要資產,在太平洋戰爭做出殊多貢獻。
Kerr以珍貴的台灣經驗為米國軍方編寫台灣佔領計畫,準備在戰後的台灣從事更多建設。但此計畫卻因為麥克阿瑟大帥強烈主張反攻菲律賓而遭到放棄。
戰後的Kerr重回台北,與更多老朋友和學生見面。但在228事件的時候卻又身不由己的目睹許多台灣友人遭到無情屠殺,致令他遺憾終身。
Kerr想要留在台灣拯救更多人,並更完整的紀錄中國政府惡行,但揭發中國政府殘殺台灣人暴行的他在1947年3月17日,被中國軍人押解上飛機,永遠離開台灣。
228屠殺讓Kerr厭惡蔣介石政權,但在1950年代,蔣介石政權卻又是米國反共政策的結盟對象。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下,Kerr身不由己的被打成「國際共黨人士」。使得他在米國本土持續遭受迫害,最後只能遠走離島夏威夷。
Kerr並不是因為政治動機而決定書寫「被出賣的台灣」一書。從Kerr與友人的通信中可以得知,在目睹了眾多無辜台灣人遭到中國政府殘酷屠殺、而自己卻無法伸出援手後,Kerr內心陷入無止境的痛苦煎熬中。這樣的痛苦煎熬持續到1960年代,最後才終於透過「被出賣的台灣」一書的問世,讓更多世人知道戰後台灣人是經歷過多少外人無法想像的苦難之後,Kerr的內心才因此找尋到救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