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危機與台灣故人
米國賓州出身的 George Kerr在1937年來到台灣成為台北高等學校的英文教師之後,就被台灣的風土人情吸引,深深的愛上這片土地。
1945年10月24日Kerr二度來台。1947年三月,因為對中國政府屠殺台灣人一事感到憤慨,所以透過文字、影像紀錄向米國政府及國際媒體舉發中國人在台的惡行。
Kerr的行為激怒了獨裁者蔣介石。Kerr先是在草山的坡道險被謀殺,接著又在1947年3月17日被永遠驅離台灣。
蔣介石與中華民國政府對Kerr的追殺並沒有隨著Kerr離台而終止。蔣介石動用惡名昭彰的China Lobby ,配合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 使得Kerr不但無法再度進入米國公職體系,甚至讓Kerr都無法在米國本土的學校或研究單位找到工作。
雖然遭到無情的政治追殺,但Kerr對台灣的關懷並沒有停止。在被迫害的逆境中,Kerr還是陸續完成了「被出賣的台灣」等三部以台灣為主題的巨著。
石垣島雖然是日本國的領域,但從地圖上來看,石垣島不管是與日本本土甚或是縣治所在的沖繩島的距離,都沒有一衣帶水的台灣來近。而且,因為與台灣過度接近,其經濟海域甚至還成為2022年八月中國飛彈的攻擊對象(圖二)。
George Kerr即使在1947年後被中華民國政權阻擋在台灣島外,但直到過世之前,仍沒有停止對台灣島的思念。
1993年8月27日,George Kerr於夏威夷孤獨的過世,遺憾身邊沒有親人可以幫他完成海葬遺願。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