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螢幕上的台灣軍司令



這是電影“55 days at Peking”的一個鏡頭。左邊是飾演米國Lewis少佐的Charlton Heston,右邊是飾演柴五郎(Goro Shiba)中佐的伊丹十三。

Lewis 少佐是電影虛構人物,柴五郎則是真實存在的日本軍人,而且還擔任過第一任的台灣軍司令。

柴五郎於1860出生於會津藩(福島縣 西部)的高級武士家庭。由於會津藩是德川家族松平容保的領地,所以在幕末的戊辰戰爭中遭到政府軍的無情鎮壓,柴五郎的祖母、母親、姐姐都在兵荒馬亂中自盡身亡。

戊辰戰爭結束後,柴五郎家族被實質流放至本州北方的不毛之地,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13歲的時候,貧困的柴五郎努力考進官費的陸軍幼年學校,接受法國教官的法語及基本教育。1879年,柴五郎陸軍士校畢業,授砲兵少尉軍階,同學裡面包括有後來打敗露西亞哥薩克騎兵隊的秋山好古大將。

柴五郎後來參加過日清戰爭,也擔任過日本駐福州、倫敦、北京等領事館的武官。柴五郎在幼校的時候就學過法語,後來又隨著移防和駐紮,陸續學會北京官話和英語。

1900年,官拜中佐的柴五郎二度出任駐北京武官,當時日本駐北京的大使為西德二郎男爵,也就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馬術冠軍西竹一男爵的父親。

柴五郎前往北京時,拳匪集團已經在華北地區做亂。1900年六月,在端郡王載漪的支持下,拳匪先殺死日本使館人員杉山彬,以及德國公使Ketteler,然後在6月29日一舉圍攻北京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區。

當時被圍攻的北京使館區,除了有925名外國人平民,以及三千多名避難而來的清國基督教徒外,各國使館加起來的軍隊也不過只有481人。

為了抵抗拳匪的入侵,各國公推Sandhurst軍校出身的英國公使Claude MacDonald為總指揮。但當時MacDonald 已經從軍職退役,而且各國軍人使用的語言並沒有統一,所以最後多國籍軍隊暨基督徒義勇兵的實質指揮工作,自然而然落到了通曉北京官話、法語、英語的柴五郎中佐的肩上。

當時柴五郎及日本軍主要擔任肅親王府周圍的防守。包圍在使館區外的拳匪有兩萬人以上,如此明顯的人數差距,讓多國籍軍隊的防禦工作更加艱難。

圍城期間,英國大使館的防線一度遭到拳匪突破。即使自己的人員調度已經相當吃緊,但柴五郎還是即刻命令手下安藤大尉率兵前往支援,解救英國使館的危機。

使館區被圍五十五日之後,多國籍援軍終於成功打敗拳匪進入北京。多國籍軍隊佔領北京之後,柴五郎中佐繼續要求日本軍維持紀律,不准對平民施暴或搶劫。柴五郎的努力,使得日本軍佔領區,成了清國平民們二度避難的所在。而柴五郎對軍紀的嚴明要求,使得他繼指揮圍城戰鬥之後,再次獲得列強及清國人民的肯定。

因為在圍城期間成功解救英國使館及眾多危機,所以柴五郎獲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以及諸多外國政府頒贈勳章及榮典,成了最受國際人士敬重的日本軍人。

當時英國的駐北京大使MacDonald,在圍城結束之後,除了大大讚賞柴五郎在北京圍城時的表現外,更對日本這個新興小國給予最高的肯定。在柴五郎和MacDonald 的努力下,日本與英國在1902年成功的締結「日英同盟」關係,除了讓日本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外,更在兩年後的日露戰爭時,成了日本對抗露西亞的莫大國際助力。

1904年日露戰爭爆發,柴五郎帶領野戰砲兵第十五連隊(battalion)出征,1906年獲頒軍人最高榮譽的金鵄勲章。

柴五郎之後歷任旅長、師長,晉升將官,1919年晉升大將,並且在台灣總督兼台灣軍司令明石元二郎過世之後,繼任為第一位專職的台灣軍司令。

1922年,柴五郎大將轉任預備役。1945年,85歲的柴五郎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決意以身殉國。在處理完身邊事務後,於同年12月13日離世。
,享年85歲!

圖一,電影“55 Days at Peking”中的柴五郎中佐(一伊丹十三飾演)與Charlton Heston 。

圖二,柴五郎是首位專任的台灣軍司令。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關於「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各自表述

從攀登新高山到虎虎虎

與那國島人來自台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