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Kerr化身的小說人物----米國台北副領事
「被出賣的台灣」一書作者George Kerr 戰前曾在台北高等學校擔任英文老師。戰爭結束後,一位昔日的台北高等學校畢業生,將戰後與George Kerr 在台北街頭重逢的故事寫入小說之中。
由於是創作的小說,所以在現實的故事外,又多加入了一些虛構的劇情想像。例如,從George Kerr 的遭遇和經歷來看,他一點都不像是擔任過間諜的人物。戰前會來台灣是因為機緣巧合,戰爭爆發後加入軍隊,也是因為米國全國動員,沒有人可以置身戰事外的緣故。
小說中所提及的「新台學院」,指的就是戰後初期,由企業家劉明和知識人朱昭陽等人籌備的「延平學院」。
小說內容如下:
、、、在這種情形下,有一天與一個伙伴從北門經過平交道,往台灣人居住的大稻埕 走時,迎面來了一輛吉甫車。這吉甫車到我們前面突然緊急停住。
「哈囉!」車內探出一張面孔。
「啊,羅威特先生!」我叫道。
差不多闊別六年之後的重逢,羅威特氏卻絲毫未老。依舊又瘦又高,無框眼鏡下的藍眼睛露出溫和的光。
「這麼巧,碰到你。已經找你找好久了。」
「什麽時候到這裡的?」
「戰爭結束後就來了,目前在美國領事館。現在正要去,一塊兒去怎樣?」
「也好。」
我打發伙伴離開,就坐上他的車。引擎一發動,吉甫車就揚起驚人的聲音,在 坑坑洞洞的柏油路上跑起來。經過大王椰子林蔭三線道路,再經過長官公署前的環
形交叉口,車子就轉進從前日本人居住的安靜住宅街。氣派的大門內有種植鳳尾松 的汽車迴轉處,吉甫車即停在玄關正面。
聽到說這幢舖設著地毯的豪華住宅就是他的宿舍時,我目膛口呆。曾經賃居於 池畔斗室的這位英語教師,在短短幾年之間發跡成爲副領事 的話……不錯,我自有 可以了解的地方。聽說從前在同一所高等學校教英文的日本人教師,受當局之命檢 查他的信函,發現記述著送幾根女人毛髮之類的字眼。顯然他是美國國務院派來的間諜。
「夫人呢?」我問。
「我一個人。你呢?一個人?一個人?」
他邊聳肩邊屈指。侍者端著杯子和罐裝啤酒進來。他接下托盤,把客廳的門關
「你現在在做什麼?」
「什麼也沒做。也可以說不知道要做什麼。」
實在很糟糕。八年前我來時,看到台灣總督府官員那麼多而訝異,比國務院
還多哩。但現在比那時候更多,效率又低,真的很糟糕。 」
「一點不錯,台灣人都感到大失所望。」
『你對這種局面有什麼看法?」
「、、、、、」
看到我沉默不答,他又説。
「不要客氣,請說說看。陳儀的惡政,我已經報告過,國務院也知道了,很頭
痛。我想了們台灣人的想法。」
從他的舉止和眼神,我知道他對這事相當認真
「關於這些事、、、、」我回答,「創辦新台學院的團體有我的朋友。」
「哦,我聽説過。他們是你的朋友?」
「也許他們的意見可以滿足你。假使你願意,我可以給你介紹。」
「好,拜託。我很想聽聽台灣人的意見。」羅威特氏說。
-------------------------
附圖:George Kerr 與他的台灣學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