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人類基因地圖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April 11, 2025 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體內,含有2~6%不等的Denisovan 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其中又以Tibetan 、南島人 Austronesian,以及澳洲原住民的比例最高。丹尼索瓦人的完整骨骼尚未被發現,部分的身體骨骼曾出現在圖博Tibet高原和西伯利亞的洞穴中。下圖是根據基因研究以及丹尼索瓦人化石分佈所繪製出的人類拓展進化圖。但隨著Denisovan人骨在澎湖水道被發現,這張人類擴展進化圖,也要跟著重畫了!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Comments
關於「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各自表述 December 28, 2016 近年來,在台灣聽到「敵人就在本能寺」這句話的次數越來越頻。但奇怪的是,不管怎麼聽,總是有牛頭不對馬嘴的違和感。日前花了時間比對之後才赫然發覺,原來台灣人對「敵人就在本能寺」這句話的認知,竟然和日本人完全不一樣。 眾所周知,敵人就在本能寺這句諺語來自於 1582 年六月二十一日發生的「本能寺之變」。事變發生的當天,事件主角的明智光秀率領一萬三千名的大軍襲擊主公織田信長所駐居的本能寺。明智的大軍原本應是要出發前往支援在岡山作戰的的豐臣秀吉,但沒有想到卻回過頭來襲擊自己的主公織田信長。織田信長雖是一代梟雄,但雙拳難敵四手,不管自己再怎麼厲害也打不過突然叛變的一萬三千軍力,最後落得兵敗自盡收場。 關於「敵人就在本能寺」這句話,日本最老牌的字典「廣詞苑」的解釋是:、、 真の目的は別の所にある ,也就是指另有所圖的行動。 用中文來解釋,有點類似「聲東擊西」,或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類的佯攻手段。 在台灣方面,遍查了各個不同網站或是告示板所得的結果則大多是:「被自己人出賣」、「敵人就在身邊」之類,有點類似「禍起蕭墻」之類的解釋。 從歷史的事實來看,本能寺之變的確是有「聲東擊西」的橋段,也有「禍起蕭墻」的情節。也就是說,雖然台灣人和日本人對於「敵人就在本能寺」這句話有著完全不同的解釋,但兩者其實都合情合理,也就是兩造的認知都完全正確。 Read more
從攀登新高山到虎虎虎 December 12, 2020 隨著台灣史的解嚴,更多台灣人慢慢知道,原來玉山在日本時代,因為是日本的第一高山,所以叫做「新高山」。而且日本在1941年十二月奇襲珍珠港時,所用的行動代號就是「攀登新高山1208,niitakayamanobore1208」。 (圖一,南投水里的“新高登山口”碑) 不過,有些人喜歡戰爭電影的人在聽過「攀登新高山1208」之後,又不禁懷疑: 「攻擊珍珠港的代號不是虎虎虎Toratoratora嗎?而且好萊塢不是還用Toratoratora為名(參見圖二)拍了一部歷史電影嗎?」 要了解「攀登新高山」與「虎虎虎」的差異,首先要從兩個代號的出現日期說起。 首先,「攀登新高山」是12月2日從愛知縣的依佐美通信站所發出。依佐美通訊站有八座高達250公尺的電波塔,雖然不及巴黎鐵塔的312公尺,但已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體。 奇襲珍珠港的艦隊由南雲忠一中將率領,接受到「攀登新高山1208」的訊號時,艦隊正在前往米國夏威夷的北太平洋上。 原來南雲的艦隊11月26日從千島群島出發時,日本並未決定與米國開戰,一直到12月1日,政府高層與天皇開完「御前會議」,獲得天皇的認可之後,才終於決定對米發動戰爭。 12月1日從依佐美通訊站發出的「攀登新高山1208」電訊,就是告訴南雲艦隊,12月八日確定對珍珠港發動攻擊的reconfirmation。 至於「Toratoratora」這個訊號,則是12月8日由率領第一批飛機攻擊完珍珠港的淵田美津雄中佐所發出。淵田中佐發出訊號的目的是告訴艦隊「珍珠港奇襲任務成功」。 也就是說,12月2日發出的「攀登新高山1208」是遂行珍珠港奇襲的指令,而12月8日發出的「Toratoratora」則是奇襲任務成功的報告。 圖三,發出「攀登新高山1208」訊號的依佐美發信所,依佐美發信所已在2007年被日本政府列為「機械遺產」。 圖四,發出「虎虎虎Toratoratora」訊號的淵田美津雄中佐。淵田戰後移居米國並成為傳教士。 Read more
與那國島人來自台灣嗎? April 16, 2017 隨著資訊的解嚴,越來越多人知道,在宜蘭外海 111 公里處有一處叫做與那國島的日本領土。由於與那國島與台灣的距離實在太近,近到在晴朗的日子就可以看見台灣本島,所以不免讓人聯想起,台灣和與那國島人之間是否有著緊密關連?與那國島人是否與台灣原住民有血緣關係存在? 柳田國男( 1875 ~ 1962 )是一名日本的民俗學者。柳田年輕時候在海邊看到一顆隨著黑潮漂流到日本的椰子,看著這顆漂流過來的椰子,柳田的腦中開始推想,日本人祖先是否也是和這顆椰子一樣,乘著獨木舟隨黑潮來到日本列島? 柳田的推論影響了日本了人類學界數十年。柳田的黑潮漂流論認為,日本人的祖先原本居住在印尼一代的巽它陸地( Sundaland ),數千年前隨著黑潮北上,經由菲律賓、台灣、沖繩群島,然後遷徙至日本列島。依照黑潮遷徙論,與那國島上的人,應該就是從菲律賓、台灣隨著黑潮移居至與那國島無誤。如果與那國島人的祖先的確來自台灣,那島民與台灣原住民應該有密切的血緣關連才對。 法醫學者松本秀雄( 1925 ~ 2012 )在 1980 年代,曾以免疫球蛋白 IgG 的基因( Gm Gene )分析來研究不同民族間的血緣關係。松本分析日本人和黑潮流域居民的 Gm 基因之後,得出了下圖的結果: 比對之後不難發覺,與那國島雖然與台灣有著近距離,但島民的G m 基因組成,卻與台灣的原住民和台灣的漢人,都有著顯著差異。而日本列島上的居民,不管是本土的一般人,或是生活在沖繩、宮古島、奄美大島、與那國島的離島居民,都有這相似性甚高的 Gm 基因。也就是說,和台灣的原住民、漢人相較,與那國島居民與一般日本人有著較近的血緣關連。 從 Gm 基因的分析來看,柳田國男先生提出的黑潮帶遷徙論,顯然無法找出科學上的證據。 隨著分子人類學( molecular anthropology )的發展,關於與那國島人的血緣研究,在二十一世紀之後,又有了新的進展。 2014 年日本年輕學者佐藤丈寬博士,以分析人類 DNA 中的六十萬組單核苷酸多型(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 SNP )為方法,進行琉球及八重山群島(與那國島)地區居民的血緣研究。佐藤丈寬將其研究結果會製成以下的樹型圖: 佐藤博士比對過六十萬組的 SNP 之後得出的結論是:... Read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