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日本兵就是亞洲的正義之師
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軍隊進出亞洲各地。
按照中華民國學校教科書的說法,這些國家因為被“侵略”,所以都痛恨日本。
但事實卻不見得是如此,許多東南亞國家其實是很感激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所作所為的。
這是位於東京都港區青松寺的一塊石碑,石碑建立於1958年,立碑人是當時的印尼總統蘇卡諾Sukarno 。
碑文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以日語寫成,下半部則是寫著印尼文。
碑文的內容是:
「致 市來龍夫 君
吉住留五郎 君
獨立不專屬一個民族,而是對全人類的貢獻
Sukarno 1958年2月十五日 於東京」
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對盟軍無條件投降之後,一千多名日本軍人(包括台灣人日本兵陳志雄和李柏青)拒絕向盟軍投降,他們帶著武器加入印尼的反抗軍。他們教導印尼人如使用現代化武器,和他們並肩作戰,擊退殖民母國的荷蘭軍隊。
這些拒絕投降的日本軍人的想法是,他們要繼續為自己的理想而戰。他們當初之所以加入大東亞戰爭,就是因為認同日本政府所提出的「亞洲殖民地解放」的理想。雖然後來日本戰敗,但自己如果還有機會用另一種身份(印尼游擊隊)繼續為亞洲民族解放而奮鬥的話,他們仍然不願意輕言放棄。
經過四年的血戰,印尼終於在1949年獨立建國。但這些日本的義勇軍,也有半數於獨立戰爭中陣亡。
為了感謝日本軍人支援印尼的建國戰爭,印尼總統Sukarno特地在1958年訪問日本時,於東京青松寺立碑悼念這兩位對獨立戰爭有重大貢獻的前日本軍人。
Comments